《剑王朝》中所展现的先秦文化解析,复仇真的很可怕

时间:2023-08-31 23:04:11阅读:4688
前几天,大概正是《剑王朝》开播的时候,我到苏南走了一圈,感受了一下南京、无锡、苏州等几座苏南城市的历史底蕴,然后回到家里再看《剑王朝》,满脑袋剩下的都是复仇。从根本上来说,《剑王朝》其实就是一
第1张图片
1/2
《剑王朝》中所展现的先秦文化解析,复仇真的很可怕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2
《剑王朝》中所展现的先秦文化解析,复仇真的很可怕第2张图片

  前几天,大概正是《剑王朝》开播的时候,我到苏南走了一圈,感受了一下南京、无锡、苏州等几座苏南城市的历史底蕴,然后回到家里再看《剑王朝》,满脑袋剩下的都是复仇。

  从根本上来说,《剑王朝》其实就是一部复仇大剧,元武因为忌惮梁惊梦的威望,于是在大业建成后勾结梁惊梦的爱人,将梁惊梦杀死,梁惊梦心有不甘,于是转世重生为丁宁(李现 饰),展开对秦王以及前女友的复仇,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,纵横就讲讲这部剧中所展示的先秦到秦朝时期的复仇文化。

  在本文,我将结合前几天游离的几座城市,进行解读,大概也算是一种创新创作吧!苏南这几座城市,主打的历史招牌,很多都跟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有关,纵横想了想,我们知道的很多有关先秦的东西基本上都和复仇有关。

  伍子胥为父报仇,不惜挖墓鞭尸

  我在苏州待了两天,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的水路规划,方方正正又都能相互连通,对于一个来自东北的汉子来说,还从来没见过哪座城市内有这么多的河流。

  从拙政园出来一个老大爷三番五次说三十元让我坐船环城一圈,虽然十分动心,因为当时丢了身份证,只能坐罢,第二天没能找到那个老大爷,只能原价六十元环苏州旧城坐了一圈,但是还是值得的。

  据记载,苏州城最早就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伍子胥规划建成的,伍子胥率人“象天法地”,筑成了周长47里的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。

  为了感激伍子胥,苏州旧城的西门被称为胥门,至今保持还是挺完整的。

  其实伍子胥并不是吴国人,而是楚国人,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大夫,也是太子太傅,然而楚平王却为了抢夺太子的未婚妻,废掉太子,伍奢自然也受到牵连,被楚平王杀死。

  伍子胥不堪忍受这等屈辱,逃到吴国,通过辅助吴国的公子光即位吴王是为吴王阖闾,然后帮助吴国强大,再进行伐楚,从逃亡出楚国,到后来攻破楚国都城,伍子胥为了复仇整整准备了十六年。

  然而历史跟伍子胥开了一个玩笑,当伍子胥率领军队进入楚国都城时,楚平王已经去世十年,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,其实上天给你的机会也许只有六年。

  相传伍子胥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,让人挖开楚平王的坟墓,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。

  伍子胥的复仇,是引他国之兵,灭自己的国家,而手段又极为残忍,可以表现出吴越时期复仇文化的变态扭曲性。

  《剑王朝》中,无论是梁惊梦也好,还是丁宁也罢,本质上也都是秦国之人,为了复仇,也定要杀死元武,不管他是不是王!

  虎丘塔下的剑池,彰显的是一段复仇大业

  吴越两国本是邻国,由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进行改革,使得吴国快速发展起来,而越国相对落后,越国始终是诚惶诚恐,害怕强大起来的吴国吞并了自己。

  因此在吴国伐楚的时候,越国发动对吴国的进攻,吴王阖闾在伐楚归来之后,决心报复越国,结果在战争中,勾践让死囚在战场上自杀以恫吓吴军,然后发动攻势,大败吴军,吴王阖闾被砍掉脚趾,最后重伤而死,葬在苏州虎丘山。

  虎丘山上的虎丘斜塔

  在苏州的时候,因为听说苏东坡说“来苏州不去虎丘等于白来”,于是就来了,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底蕴,都能够代表苏州旅游的最高水平。

  在虎丘剑池那里,应该就是阖闾的坟墓,导游说,由于虎丘的那个斜塔地基在那里,所以无法挖掘。

  为什么阖闾墓处会叫剑池呢?传说阖闾一生爱宝剑,为此夫差埋葬阖闾的时候,同时陪葬了三千宝剑,后来秦始皇和孙权都在找寻过,结果挖成一个深涧也没有找到,后来就演变成了剑池。

  阖闾临死前对夫差的期许只有一个,要对越国复仇!

  夫差在第二年就攻陷越国都城会稽,打败了越国,越王勾践投降,当时伍子胥认为要灭掉越国,但是夫差却放过了越国,只是让勾践为自己服役。

  虎丘剑池,据说下面是伍子胥的墓

  很多人都难以想象,夫差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蠢事,给勾践喘息的机会,其实夫差这也是一种复仇,只不过夫差比伍子胥要幸运的多,当伍子胥能报仇的时候,他的敌人已经死了,所以他只能鞭尸,而夫差的敌人勾践却被他俘虏了,所以他要折磨勾践,侮辱勾践,让勾践给阖闾守墓,让勾践痛不欲生。

  我敢说,没有任何人对复仇的理解比夫差更透彻,这才是最让人恐惧的报复。

  吴越之争,卧薪尝胆背后的不择手段

  1995年在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宝剑,这把剑埋藏地下已经2400年,出土后依然能够削断26层纸。

  为何此剑能够有如此锋芒,原来这把剑中含有锡这种金属。

  碰巧我前几天的苏南之行,从南京出发的第二站就是无锡,锡是一种特殊的金属,青铜加上锡的话,会使武器更加锋利,无锡以前盛产锡矿,结果在春秋战争争霸战争中,锡矿被采的一干二净,王翦伐楚的时候,路过这里,当地居民说此地锡矿已经被采光,因此王翦说,此地应为“无锡”。

  如果不是战事激烈,又怎会将锡全部用光呢?

  由于酒店选的位置太偏,在无锡去的景点不多,没有去锡山,而是去了无锡的鼋头渚,这几个字连在一起实在是太拗口,在这里遇到一个黑导游,虽然是黑导游,却是太湖附近的居民,因为拆迁了,无所事事,就在这里做起了导游。

  这名导游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大讲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,说范蠡与西施最后归隐在鼋头渚,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,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,我很有底气的告诉她,西施的结局至少有六种,说西施结局美好的,并不多。

  从大概率上来讲,西施的结局一定是凄惨的,要么是自缢,要么是自杀,要么是沉湖等等。

  西施是越国为了麻痹夫差,从而进献给夫差的美女间谍,在西施的美色诱惑下,一个想要励精图治的春秋霸主夫差最后倒下了。

  所以西施不会得到吴越两方任何人的宽宥,吴国人必然会对西施报复,而越国人人也未必会接纳西施,前面说到勾践与阖闾作战时,竟然让囚犯自杀,此种手段,无论何时都是一种令人唏嘘的肮脏下作手段。

  勾践这样的人,比大部分人想象的都要可怕,试问这样的人,怎么可能厚待西施?

  勾践在给夫差服役期间,做尽了一个奴役能够做出的任何事情,最后取得夫差的信任,让夫差放弃了警惕,勾践回国后,为了报仇,晚上睡在草堆上,房子里挂一只苦胆,每天早上都拿来尝一下。

  经过勾践励精图治,,越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,趁着夫差北上争霸时,勾践率领大军袭击吴国都城,打败吴国。

  一部吴越争霸史,实际上也是一部复国复仇史。

  吴越复仇文化的延续,项羽“百二秦关终属楚”

  《剑王朝》的背景设定是在秦国统一之后,人们反抗秦国暴政而进行的斗争,丁宁想要复仇的人设,其实跟项羽很像。

  我在高考前,是一个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乡村孩子,为了能够勉励自己读书,就将蒲松龄的对联写在了桌布上:“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。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

  这幅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,总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,每读一遍,至少刻苦学习两小时。

  其实,深究起来,这幅对联哪里是讲“有志者”和“苦心人”的故事,在这里,“有志者”和“苦心人”都是想要迫切报仇的人,只有报仇才能让他们破釜沉舟,卧薪尝胆。

  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就是上文勾践的故事,而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就是项羽的故事。

  项羽虽然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人,吴越争霸的历史早已远去,但是项羽所在成长的地方,却是吴越文化圈的范畴之内,可以说,项羽反秦,本身就是吴越复仇文化的一个延续。

  秦国灭六国之时,唯有攻打楚国遭受最为激烈的抵抗,最后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一举荡平楚国,项羽家族是楚国贵族,项羽的爷爷项燕战死沙场,正因为如此,项羽的反秦战争,可以说是一场复仇之战。

  在反秦斗争中,只有项羽率领的楚人最为勇猛,所谓破釜沉舟,其实心是心中有仇恨,能够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,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报秦国的灭楚之仇。

  项羽最后在楚汉战争败北,也是因为仇恨蒙蔽了双眼,没有取得秦人的支持,项羽反秦过程中,动辄屠城、杀降,在巨鹿结束之时,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,结果在新安的时候,项羽下令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。

  相比之下,刘邦则打着避免咸阳屠城的旗号,顺利进入关中,收降咸阳,成为反秦斗争中的最大收益者。

  由于项羽大肆屠杀秦人,所以无法自足关中,反倒是刘邦在汉中暗度陈仓,占领关中,最后以此为根本再次统一天下。

  史论纵横说:

  过去我们只看到项羽悲情的一面,却没有看到项羽在复仇战争中的凶残,吴越式的这种复仇文化内核,充其量能够让你称霸,却不能完成天下顺服的大业,这些深谙复仇文化的佼佼者,结局往往也充满了悲凉。

  伍子胥被夫差逼迫自杀,夫差一时大意导致亡国,勾践在复仇之后越国陷入宫廷内斗,不战自败。

  若干年后,他们的集大成者项羽,最后也在乌江自刎,不愿再回到江东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